# 强制交社保后打工人会少拿多少钱
近来被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新规在朋友圈引起了强烈讨论,从9月1日起,曾经和企业签订"自愿放弃社保"的协议统统不作数了。这个新规一出,实话讲,作为一名打工人我内心是有点小激动的。打工人去公司工作,谁没遇到过老板跟你商量"社保折现"的事儿呢?社保在工资里公司不给个人缴纳社保。
记得刚毕业那会儿,我去一家小公司面试,老板直接就说:"交社保的话,到手工资少600,不交的话这600直接给在工资中发给你。"当时年轻刚毕业哪知道社保的意义,觉得每个月到手里工资多发600块挺高兴的。现在想想,年轻不懂事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!其实从法律层面上来讲,不给员工交社保一直都是违法的,只是以前查得不严,很多小微企业都在钻法律的空子。
这次新规最让我感到鼓舞人心的是,规定中特别强调了"全员强制"四个字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那些在餐馆端盘子的服务人员、在烈日炎炎下工地搬砖的大哥、在商场站柜台的售货员,这些最容易被老板忽悠放弃社保的弱势群体,终于也能享受到社保的保障了。说实话,每次看到那些五六十岁还在打零工的老人,因为没有社保而不敢生病、不敢退休,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。那么问题来了,强制全员交社保,究竟谁是最大的受益者?
01 理论上基层工作的群体是最大受益者,但部分小微企业员工却高兴不起来
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,社保新政的实施确实给部分处于基层工作的劳动者带来了保障,但当我们深入基层调研时,却发现许多小微企业员工对此并不像想象中那般欢喜鼓舞。就拿我最近走访的一家小餐馆来说,掌勺的王师傅就向我大倒苦水。这位有着二十年厨龄的老师傅每月工资5000元,原本老板会额外给他600元社保补贴,这样实际到手能有5600元。但新政实施后,他每个月要自己缴纳500元社保,实际收入一下子缩水到4500元,这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开支更加雪上加霜。
"现在物价如此之高,孩子上学需要钱,老人看病也要钱,每个月少这一千多元钱,日子真的不好过啊。"王师傅说话时,手上的老茧和额头的皱纹都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。更让人难过的是,像王师傅这样的情况在小微企业里比比皆是。不少员工私下都表示,他们宁愿选择现金收入,也不愿意看到工资单上的数字缩水。
而对企业主来说,这场新规带来的冲击同样不小。我认识的一位面包店老板娘张姐就是个典型例子。她的小店原本雇了5个员工,靠着薄利多销勉强维持。新政出台后,她不得不精打细算,最后忍痛裁掉了2名员工,现在店里就剩3个人干活。"没办法啊,社保支出一下子多了好几千,我只能自己顶上,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和面。"说这话时,张姐疲惫的眼神里满是无奈。那些被裁掉的员工现在四处投简历,而留下来的员工工作量却翻了一倍,大家都苦不堪言。
这种连锁反应正在很多行业上演。我走访的几家小型服装厂、汽修店都出现了类似情况。有的老板选择减少用工,有的则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分摊成本。一位汽修店老板直言:"现在修一辆车的利润本来就不高,再增加社保支出,我们只能从其他方面省了。"这话道出了多少小微企业主的辛酸。
因此,这种两难处境折射出社保变革的复杂性。对小微企业员工而言,这就像一把双刃剑:一方面确实获得了社会保障,另一方面却要承受收入缩水甚至失业的风险。可见,小微企业的员工也并不能算是最大的受益者。
配资盘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